珞珈山原名落駕山。傳說在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,楚莊王平定了叛亂以后,見死傷的人數(shù)不多,國家的元氣未傷,決定繼續(xù)出征,并將大營移到東湖南岸一座風景秀麗的小山上,對參加平定叛亂的人論功行賞,還赦免參與叛亂的人。這樣一來,全軍上下斗志昂揚,楚軍在戰(zhàn)斗中又接連獲勝。后來,人們就把楚莊王設營的這座山叫做落駕山。還有一個傳說:觀音菩薩有一次路過此山,露下袈裟一件,于是人們就把這座山取名為落袈山。也有人說,這座山的山主原是一家姓羅的,所以又叫羅家山。
珞珈山現(xiàn)在這個名字,是國立武漢大學首任文學院院長聞一多先生改的。珞,是石頭堅硬的意思;珈,是古代婦女戴的頭飾!奥漶{”與“珞珈”二字諧音,寓意當年在落駕山篳路藍縷、辟山建校的艱難。
配合武漢大學恢宏壯麗的建筑群,實在是文雅而貼切。